戏用新之户获取的路游与创困境时代
作为一个在游戏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,我不得不承认Web3游戏在用户获取这件事上确实遇到了一些独特的挑战。还记得当年在传统游戏公司时,我们做用户获取简直就像在做数学题——每个数据点都清晰可见,每个决策都有据可依。 在传统游戏行业,我们习惯用LTV(用户终身价值)和CAC(获客成本)这两个关键指标来衡量投放效果。比如说,北美市场一个iOS用户180天的LTV是5美元,Facebook广告获客成本是4美元,这就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。这种计算方式之所以可行,是因为我们能够追踪到具体的移动设备,把用户行为和投放渠道完美对应起来。 但在Web3游戏里,这套逻辑彻底失效了。想象一下,你花大价钱投广告吸引来的可能不是真实玩家,而是一个机器人控制的"钱包"——它不会消费,反而会像吸血鬼一样从游戏经济系统中抽走价值。更麻烦的是,同一个用户可能同时拥有多个钱包,或者频繁转移资产,让你根本算不清真实的LTV。 首先,钱包与用户的不对等性让LTV计算变得像猜谜游戏。我见过太多项目方被这个问题折磨得够呛——你永远不知道某个钱包背后是一个人,还是一个专门撸羊毛的脚本。 其次,主流分发平台的限制让情况雪上加霜。苹果和谷歌对NFT交易收取30%抽成,Steam对区块链游戏讳莫如深,Epic虽然开放但也面临诸多限制。这迫使很多Web3游戏选择网页端,却丢失了宝贵的用户数据。 最后,用户行为追踪变得异常困难。在Web2世界,安装即转化;但在Web3里,玩家可以随时连接或断开钱包,你甚至分不清他是真心来玩,还是好奇看看就走。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,Web3也孕育出了一些独特的获客方式。我特别看好以下几个方向: 记得CryptoSlam尝试过把广告位变成NFT出售,这个思路相当巧妙。想象一下,如果把广告资源金融化,建立二级市场,不仅能让广告主灵活调配资源,还能让平台获得持续版税收入。 Sound.xyz的做法给了我很大启发——通过推荐链接让推广者获得5%的Token奖励。这种将用户行为Token化的方式,可能会重塑整个营销价值链。 SuperRare用代币进行策展的做法展示了Web3广告的另一种可能。用户不再是被动接受广告,而是通过质押Token来决定自己看到什么内容。这种"流广告"模式让用户真正成为了广告生态的参与者。 虽然目前Web3广告还处于早期阶段,但我相信随着身份追踪技术的成熟(比如Slise、Hypelab等公司正在做的事),一个更开放、更透明的广告生态系统将会出现。毕竟在数据开放的Web3世界,用户画像的精准度完全可能超越Web2时代。 有时候我在想,当年Google用1.02亿美元收购AdSense,那么一个真正Web3原生的广告协议该值多少钱?这个数字可能会超出所有人的想象。Web3的获客之路虽然艰难,但机会同样巨大。对于那些敢于创新的团队来说,现在正是最好的时代。传统与Web3:获客逻辑的根本差异
Web3获客的三大致命难题
Web3原生获客的曙光
广告NFT化
代币激励体系
注意力经济新模式
未来的想象空间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当华尔街老钱遇上区块链新贵:一场金融基础设施的悄悄革命
- 一名投资人的肺腑之言:L2赛道当前的困局与破局之道
- 比特币要起飞?华尔街大佬们这次真动心了
- 这个隐藏的空投机会千万别错过!20%代币奖励等你拿
- 加密市场的最后狂欢:聪明钱正在悄悄撤退?
- 达世币DASH:数字货币界的闪电侠究竟有何过人之处?
- 11月3日市场观察:警惕比特币短期回调信号
- 从7500万估值看RepubliK:Web3时代创作者经济的新解法
- 深夜复盘:我是如何在9.11这天精准做空以太坊的
- ARC20与闪电网络:比特币生态中的两大财富密码
- 以太坊扩容新星:SKALE Network正式登陆HotsCoin
- 零知识证明:区块链世界的读心术正在重塑数字信任
- 私人货币的复兴:一场正在发生的金融革命
- MEV博弈:从被动挨打到主动出击的生态进化
- 加密市场狂欢:比特币领舞,谁将成为下一个黑马?
- 比特币Taproot新玩法:手把手教你零成本赚取7000+收益
- 疯狂的数字淘金热:AGLD与LOOM引领加密市场躁动
- 香港金融巨头拥抱加密ETF:瑞银打响财富管理新战役
- L2公链:区块链世界的新大陆藏着怎样的财富密码?
- 比特币生态的暗涌:RGB协议能否颠覆我们对BTC的想象?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