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视角 >>正文

能否潮背藏的撼动后暗a热隐忧

视角2388人已围观

简介最近加密圈里最热闹的话题,莫过于Coinbase旗下的Base链凭借Zora这个新锐平台掀起的SocialFi热潮。说实话,作为一个在加密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看到这种突如其来的热度,我既兴奋又带着几分警惕。病毒式传播的魔力记得7月中旬Coinbase钱包改名Base App那天,整个加密推特都在疯狂转发这个消息。我当时就觉得这事不简单——毕竟Coinbase这个老牌交易所的影响力可不是闹着玩的... ...

最近加密圈里最热闹的话题,莫过于Coinbase旗下的Base链凭借Zora这个新锐平台掀起的SocialFi热潮。说实话,作为一个在加密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看到这种突如其来的热度,我既兴奋又带着几分警惕。

病毒式传播的魔力

记得7月中旬Coinbase钱包改名Base App那天,整个加密推特都在疯狂转发这个消息。我当时就觉得这事不简单——毕竟Coinbase这个老牌交易所的影响力可不是闹着玩的。果然,第二天Base上的代币发行量就像坐了火箭一样往上窜,从7557个直接飙到22098个,这速度比我去年追的某个土狗币拉升还快。

Zora这个平台确实抓住了当下年轻人的心理。它让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每个帖子都能变成可交易的代币,这种玩法简直是为00后量身定制的。我有个95后的加密新手朋友最近就沉迷于此,天天在Zora上发帖,还兴奋地跟我说"这次真的要财富自由了"。看着他热情高涨的样子,我不禁想起2017年ICO狂潮时那些意气风发的创业者。

繁荣背后的泡沫

但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牛熊转换的老韭菜,我必须泼点冷水。Glider联合创始人Brian Huang说得很实在:"大多数用户根本不知道他们进入的是一个充满陷阱的市场。"我在Zora上做了个小测试,发布了一个代币化的帖子,结果就像往大海里扔了块石头,连个水花都没溅起来。

这让我想起了Solana上的Pump.fun。去年我也玩过一阵,那种一天能冒出上万枚meme币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。但残酷的现实是,99%的代币最后都变成了归零的艺术品。现在Zora上的热闹,不过是换了个马甲重演历史罢了。

Solana的护城河

虽然Base最近风头正劲,但要撼动Solana的地位还为时尚早。我上周试着在Solana和Base上各做了几笔交易,Solana的速度和手续费优势依然明显得像黑夜里的灯塔。

更重要的是,Solana这些年积累的生态不是盖的。DeFiLlama的数据显示,Solana上的TVL是Base的好几倍,各种成熟的DeFi协议更是Base望尘莫及的。就像我常跟新手说的:"链上生态就像老汤底,不是一朝一夕能熬出来的。"

未来的不确定性

Base最近的爆发让我想起去年大火的Friend.tech,当时也是风光无限,现在呢?基本已经凉透了。Zora会不会重蹈覆辙?说实话,我心里是打鼓的。

Aerodrome CEO Alexander Cutler的观点很有意思,他说Zora吸引了很多圈外用户。这确实是个好现象,但问题是这些用户来了能留多久?加密世界最不缺的就是昙花一现的爆款。

说到底,Base要想真正挑战Solana,光靠SocialFi的热度是远远不够的。它需要建立起完整的金融基础设施,培养出忠实的开发者社区,这些都需要时间的沉淀。正如我的老前辈常说:"在区块链世界,活得久才是王道。"

目前看来,Solana依然是那个最有可能挑战以太坊的"以太坊杀手",而Base更像是加密世界里的新晋网红,能红多久,还是个未知数。

Tags:

相关文章

  • 以太坊:被严重低估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?

    视角

    记得上周看到市场大跌时,我心里特别纳闷——明明没啥重大利空消息,怎么又集体跳水了?这种莫名其妙的波动恰恰说明,大多数人压根没看懂加密货币行业的底层逻辑,特别是对以太坊的认知还停留在"山寨币"的层面。加密圈的老毛病:只盯着热闹,不看门道说来好笑,现在媒体和散户们聊来聊去还是那老三样:比特币价格、狗狗币这些meme币炒作,还有"以太坊杀手"们又出了什么新噱头。说实话,这些话题都太过时了!就像我们Sta... ...

    视角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一文读懂多链代币开发:区块链世界的跨界桥梁

    视角

    作为一名在区块链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,我见证了不少项目方在开发多链代币时的踩坑经历。今天,我就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,跟大家聊聊这个区块链领域最火热的话题之一。从0到1:打造多链代币的实战指南记得去年有个创业者找我咨询,他说想在三条链上同时发币,结果连最基本的区块链选择都没搞明白。开发多链代币可不是在菜市场买菜,随便挑几个链就完事了。首先得想清楚,你是想在以太坊、BSC这些主流公链上玩,还是想搞私有... ...

    视角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投资路上,那些不为人知的真实故事

    视角

    昨天收到一条特别用心的读者留言,说我们大号已经发布1000篇文章了。说实话,看到这条消息我愣了一下,连我们自己都没注意到这个里程碑时刻。四年如一日地写下来,有时候真的会忘记自己已经走了多远。回想起2019年刚开始写公众号的时候,我和合伙人就像两个愣头青,对着这个充满机遇的新兴市场,既兴奋又茫然。我们一无资源二无人脉,唯一拿得出手的,就是曾经栽过的跟头和交过的学费。那时候我常常看着市场上一些明显不合... ...

    视角

    阅读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