么0年通胀突破期美重现债收着什幽灵益率意味
说实话,最近看着3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5%,我这个在金融市场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老金融人都不禁感慨:历史真是个轮回。还记得我刚入行时,前辈们讲述20世纪70年代大通胀的故事,没想到现在竟要亲眼见证类似场景的重演。 1970年代那场持续十年的滞胀噩梦,主要由三大因素驱动:强势工会推高劳动力成本、中东战争引发能源危机、美联储货币政策失误。而现在,这三只"黑天鹅"似乎又盘旋在我们头顶。 记得2010年我刚进入华尔街工作时,55岁以上美国人的增长速度已经是年轻人的20倍。如今,"婴儿潮"一代更是大规模退休,导致劳动力市场出现结构性短缺。上周去曼哈顿中城吃饭,每家餐厅都在门口贴着"急招服务员"的告示,时薪高达25美元还包小费——这在十年前简直是天方夜谭。 更耐人寻味的是劳工话语权的转变。2008年金融危机前,雇主还能用高薪吸引更多人工作;现在却变成了"你给我再多钱我也不干"。今年好莱坞编剧工会、汽车工人联合会接连发起的大罢工就是明证。 说起油价,真让人哭笑不得。美国明明是世界最大产油国,产量超过沙特和俄罗斯的总和,却在拜登政府的绿色能源政策下自缚手脚。我有个在得州做页岩油生意的朋友吐槽:"现在开个新油井要过五关斩六将,光是ESG审查就得折腾半年。" 再加上俄乌冲突长期化、欧佩克持续减产,这油价能不高吗?上周加满一箱油花了80美元,让我怀念起特朗普时期60美元的日子。 现代货币理论(MMT)这两年简直成了政客们的"免死金牌"。我常跟实习生们开玩笑:"要是你们期末考试也能像美国政府这样随便'印分'就好了。"耶伦执掌财政部这几年的赤字规模,连我这个见惯大风大浪的人都咋舌。 最讽刺的是,美联储一边加息抗通胀,财政部一边大举发债推高利率。这就好比医生一边给病人退烧,家属一边往被窝里塞热水袋。 面对这种环境,不少投资者慌得睡不着觉。但我想说的是:危机危机,危中有机。 美联储最近虽然暂停加息,但暗示利率将在4%-5%维持数年。这意味着过去十年"借钱生钱"的玩法要终结了。我建议投资者调整预期——就像纽约人终于接受了8美元一杯的咖啡是新常态一样。 最近整理老照片时翻到1970年代的《华尔街日报》,发现当时的黄金价格才35美元/盎司。谁能想到十年后暴涨50倍?现在大宗商品相对金融资产的折价程度,让我想起了2000年初被冷落的中国房地产。 高利率环境下,那些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就像沙漠中的绿洲。REITs、高股息股票、浮动利率债券等品种值得重点关注。还记得2008年金融危机时,我有个客户靠着优先股组合不仅躲过暴跌,还获得了稳定收益。 说到底,投资就像冲浪——重要的不是抱怨浪太大,而是学会在新的浪潮中保持平衡。也许十年后回头看,现在正是新一轮财富分配的起点。历史在重演:三大通胀因素卷土重来
1. 美国劳动力市场:卖方市场时代来临
2. 能源困局:政治正确与现实的拉锯战
3. 财政狂欢:MMT理论的危险实验
投资新格局:如何在通胀时代生存
1. 利率新常态:告别廉价资金时代
2. 实物资产:被遗忘的"潜力股"
3. 生息资产:稳健投资者的避风港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深度解读|比特币市场最新动态:从ETF持仓创新高到杠杆风险的警示
- 币安Web3钱包测试引发市场震荡:TWT意外暴涨的背后故事
- Layer2真的只是高级版侧链吗?让我们撕掉这个肤浅的标签
- Web3时代社交霸主之争:Telegram与X的终极对决
- 华尔街大鳄们的加密货币真香定律:盛宴前的最后检查清单
- TRB疯狂暴涨的幕后推手究竟是谁?
- 从零到850U:我的BTC像素战争淘金记
- 以太坊多空博弈:1920美元成关键战场
- 10.5行情策略:与其低声下气求合作,不如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
- 比特币冲上3.5万后,市场情绪为何如此乐观?
- 寒冬中的暖阳:这款睡眠神器要颠覆你的熬夜习惯?
- 《保卫萝卜大逃杀》:2023年末最值得关注的GameFi黑马
- 斯坦福区块链大会深度观察:一场技术与思想的碰撞
- 市场观察:数字货币短线回暖难掩调整压力 黄金市场静待非农数据指引
- 当2.5亿美元紧急救场:MakerDAO上演DAI稳定币保卫战
- GameFi热潮再起:ALI国际能否成为下一个风口?
- 场外交易:那些你不得不防的暗礁
- 区块链泡沫破灭后:我们该何去何从?
- HC币:区块链世界的隐形冠军?我来告诉你它的独特魅力
- 当农场游戏遇上加密货币:Farm World背后的资本游戏陷阱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