场正当金图的革命在重融遇一富版块链上区塑财数字
作为一名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十几年的"老油条",我亲眼见证了这个行业从传统到数字化的惊人蜕变。还记得2017年那会儿,ICO(首次代币发行)就像一场疯狂的淘金热,办公室里每个人都在谈论"区块链"这个新名词,仿佛一夜之间就能暴富。那时候参加一个区块链会议,看到一位创业者拿着几张PPT就融了几千万美金,我当时就在想:这世界怕不是疯了吧? 1. ICO狂潮:梦想与骗局交织的时代那些年的ICO项目,就像一个个精心包装的童话故事。我记得有个叫"加密扑克"的项目,号称要用区块链颠覆线上博彩,结果连扑克牌都没看见几张,就卷走了几亿美元。更可笑的是"太空币",创始人说要在地球同步轨道建一个区块链数据中心——用火箭把服务器送上天!现在想起来,当时的投资者简直就像参加了一场集体催眠。 2. 风投进场:当华尔街遇见加密世界2021年的牛市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,把传统风投机构都淋进了加密世界。当时我认识的一个风投合伙人,从"区块链都是骗局"到"All in Web3"只用了三个月。他们带来了真金白银,但也带来了问题:过度融资让很多项目变成了"被宠坏的孩子"。我记得有个DeFi项目融了2亿美元后,创始人直接买了艘游艇,理由是"工作需要放松"。 3. FTX崩盘后的觉醒去年FTX暴雷那天,我手机里的加密群组炸了锅。一位投资了50万美金的朋友给我发消息:"兄弟,我的养老钱没了。"那段时间整个行业都在反思,但就像每次危机后一样,最黑暗的时刻往往孕育着最大的机会。 4. 新纪元:当传统金融拥抱区块链现在最有趣的现象是:传统金融机构比加密原住民更看好区块链的未来。上周参加一个金融峰会,摩根大通的代表在台上大谈代币化国债,而台下的加密OG们却一脸怀疑。这让我想起互联网泡沫后,反倒是沃尔玛这样的传统企业最先尝到了电商的甜头。 Hyperliquid的故事让我想起早期的亚马逊。没有豪华办公室,没有明星团队,就几个工程师在车库里敲代码。去年他们单日交易量突破10亿美元时,创始人还在用着2015款的Macbook。这个项目最打动我的是:它证明了纯粹的链上商业模式不仅可行,还能创造惊人价值。 我认识的一个90后程序员,去年把全部积蓄投进了Hyperliquid的代币。当时我们都笑他疯了,现在他的投资已经翻了30倍。这让我想起1999年买亚马逊股票的那些"疯子"——有时候最大的风险,就是不敢承担任何风险。 1. 代币经济的复利魔法传统VC模式的弊端在于:创业者套现太容易。我见过太多创始人公司上市就退休的例子。而链上项目不同,创始人必须与社区共同成长——这就像把创业者和投资者绑在同一条船上。 2. 监管不是敌人很多人担心监管会扼杀创新,但我认为恰恰相反。美国SEC批准比特币ETF后,机构资金如潮水般涌入。合规不是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。 3. 价值投资的回归最近我发现一个有趣现象:那些天天喊"梭哈"的炒币群渐渐安静了,取而代之的是深入讨论项目白皮书的技术群。这或许预示着行业正在走向成熟。 站在2024年的门槛上回望,我越发确信:我们正在见证金融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变革。就像我的老上司常说的:"在变革的时代,最大的风险不是冒险,而是太过谨慎。"当然,我可不是劝你all in crypto——但至少,别错过这场数字金融革命的观摩席。 (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,投资有风险,决策需谨慎。记得我第一次买比特币时,连续三晚没睡着觉...)从野蛮生长到规范成熟:加密融资的四个时代
Hyperliquid启示录:去中心化金融的标杆
关于未来的三个思考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加密世界早报:巨头动作频频,市场酝酿新变局
- 当投资大佬找上门:我们如何在加密世界识破骗局
- 深夜惊魂:比特币暴跌背后的投资哲学
- 15年了,为什么加密世界还没诞生国民级应用?
- 11月21日加密货币合约操作手记:当行情遇上生活琐事
- Chainlink研究报告深度解读:LINK代币真的能翻20-30倍?
- 加密货币市场惊魂记:39亿爆仓背后的投资启示
- 以太坊十周年:一场属于加密世界的成人礼
- 以太坊多空拉锯战:8.21行情深度解读与实战策略
- 比特币或将迎来甜蜜时刻,这次上涨动力够猛吗?
- 加密货币市场风云再起:交易所IPO潮与监管风暴同步来袭
- 上市公司为何能疯狂囤币?揭秘四大印钞机背后的秘密
- Layer2赛道硝烟四起:Arbitrum的破局之道
- 稳定币帝国反击战:为何Circle要掀翻Visa的支付江山?
- 上市公司为何能疯狂囤币?揭秘四大印钞机背后的秘密
- 市场情绪高涨!贪婪指数64背后,这些信号值得关注
- 当我们在谈论比特币时,究竟在期待什么?
- 以太坊7月大爆发:企业疯狂囤币背后藏着什么玄机?
- 降息潮来袭,加密货币能否摆脱黑色八月魔咒?
- 当AI不再是吸血鬼:解密AIverse如何让普通人逆袭数字时代
- 搜索
-